過去兩個月,全球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倒閉—SVB、Signature 和瑞士信貸等。各國政府和央行已介入支持客戶存款,因為這些銀行被視為「太大而不能倒閉」並「對經濟構成系統性蔓延的風險」。
這些失敗的一個共同點是風險管理不善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負債缺乏透明度。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的可行性受到質疑。
比特幣極端主義者預測(並押注)數千家地區銀行將不可避免地迫在眉睫的消亡,從而引發更大的蔓延。
這將使央行有兩種選擇:
- 讓銀行倒閉並對經濟造成災難性損害,或者
- 保障存款,拯救銀行並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
即使央行能夠在兩種選擇之間走鋼絲,商業銀行也必須找到一種新方法,讓儲戶對資產負債表和償付能力充滿信心。 DeFi 可能是這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改革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的案例
部分準備金銀行體係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銀行模式。
在這種制度下,商業銀行僅持有流動性準備金中存款人負債的一小部分。他們將客戶存款中的資金配置到各種投資工具——國庫券、債券、抵押貸款和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回報。這就是他們為儲戶支付利息並產生利潤的方式。
至關重要的是,他們必須確保有足夠的流動性來處理提款請求。他們依靠統計模型來預測客戶提款和轉帳量,以確定如何投資其託管的資產,以提供最具競爭力的回報並優化利潤。
然而,如果提款請求超出了他們的模型預測的範圍,他們就必須向央行或其他商業銀行借款來履行其義務。
這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做法。銀行間借貸市場活躍,可確保它們保持償付能力。當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健全時,就會出現這個問題——它們可能無法借到資金(特別是當利率很高時)。
這就是銀行資不抵債的時候。此外,有關破產的消息甚至暗示會導致這些銀行出現擠兌,從而加劇了這個問題。
幾乎我們所有人,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信任銀行來保護我們的畢生儲蓄和資金。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償付能力一無所知。
銀行與儲戶之間資訊不對稱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SVB 將儲戶資金大量投資於債券——$910 億. 隨著利率飆升,這些債券的價值不再是$910億,而是$760億。 SVB 原本無意出售這些債券,直到破產傳聞傳出,驚慌失措的客戶要求在同一天歸還全部資產,引發銀行擠兌。
SVB 的銀行擠兌及其隨後的崩盤以驚人的速度發生。數位時代,資訊傳播迅速。結合提款的速度,完美的風暴開始了。
結果,SVB 被迫損失 $150 億美元以獲得流動性。
如果提款保持在其風險模型範圍內並且利率在中期內下降(正如許多人預期的那樣——考慮到聯準會的特權),SVB 的債券投資組合將恢復其價值。銀行將再次具有償付能力。
顯而易見的是,銀行有動機維持自身與客戶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這是一個功能,而不是一個錯誤,” 正如我們技術開發人員所說。無知是阻止客戶引發銀行擠兌的原因。
部分準備金銀行業務的集中化和私人銀行資料庫進一步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不透明。儲戶需要依靠第三方審計師來了解銀行的償付能力,該審計按季度進行。這三個月的滯後為存在的不確定性創造了空間。
這種資訊不對稱是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的一個特徵。必須要問的一個問題是,隨著 DeFi 的發展,是否可以創建一個新的系統,讓儲戶即時保證銀行的償付能力?
逆止器為循環供料
隨著美國政府對銀行體系的支持,金融市場最近已趨於平靜。
儘管「太大而不能倒」的概念通常是為最大的金融機構保留的,它們的崩潰將對整個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美國當局在支持矽谷銀行時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即即使規模較小的銀行也「太大而不能倒」。 SVB 的救助預計將花費 $200 億。
為了拯救這些銀行,政府需要印更多鈔票並增加貨幣供應量,進而推高通貨膨脹並推高利率。因此,銀行在不久的將來將再次需要救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致力於嚴格和有效的審計。這可以提高透明度、風險管理、問責制和決策,最終有助於修復客戶對銀行業的信心——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這些。
透過審計減少資訊不對稱
最近銀行倒閉後,客戶信心跌至低點。減少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固有的資訊不對稱對於修復銀行業信任至關重要。
致力於嚴格和有效的審計可以改善銀行業的許多領域,包括:
- 透明度: 可審計性為銀行的金融交易和營運提供了透明度和可見性,有助於與客戶和利害關係人建立信任。
- 風險管理: 對金融交易的有效審計和監控有助於識別潛在風險並防止詐欺活動。
- 責任: 審計提供了一種讓銀行對其財務決策和行為負責的方法,考慮到銀行對更廣泛的經濟的重大影響,這一點尤其重要。
- 決策: 審計報告為銀行內部和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決策和策略規劃提供了有價值的資訊。
目前銀行業審計的局限性
銀行業的審計面臨各種限制,阻礙了確保透明度和問責制的進程。
主要限制之一是無法獲得所有資產和負債的完整和準確的數據。取得這些數據既耗時又昂貴,因為它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才能完成。
在集中式銀行系統內,操縱資料也很容易,正如 2016 年富國銀行醜聞所示。該銀行員工在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開設了數百萬個虛假帳戶,以便實現銷售目標。該醜聞導致 $1.85 億美元的罰款,並引發了對該銀行內部審計的質疑。
這些限制凸顯了對創新解決方案(例如 DeFi 協議)的需求,以提高銀行業的可審計性並提高透明度。
DeFi 在提升傳統金融機構可審計性方面的作用
在我們詳細了解 DeFi 可以為銀行系統帶來什麼之前,了解公共區塊鏈的核心優勢非常重要,這是 DeFi 所依賴的基礎設施。
雖然目前的銀行系統與儲戶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並且需要對存款的借貸方式進行盲目信任,但區塊鏈是無需信任且透明的。
由於區塊鏈是公共分類賬,因此它們提供對交易數據的透明和開放的訪問,並以永久且不可變的方式記錄在區塊鏈上。這種透明度允許任何人驗證交易,確保不存在隱藏的操縱或詐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這些系統是不可信的。
相較之下,傳統銀行系統往往缺乏透明度,交易由中央機構記錄和控制,造成資訊不對稱並降低信任。
在整個銀行系統都建立在區塊鏈上的烏托邦世界中,儲戶將能夠查看銀行資產負債表上資產和負債分佈的即時報告。
因此,銀行將被迫更有效地管理風險,從一開始就阻止銀行擠兌,因為儲戶可以隨時查看銀行的財務狀況。
DeFi 和區塊鏈可以為銀行系統做什麼
現在我們了解了公共區塊鏈可以帶來的核心好處,主要問題是:銀行應該將哪些類型的資產帶到鏈上?
代幣化資產
如果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在鏈上,客戶可以收到有關現金和資產之間準備金分配的即時報告。利害關係人可以追蹤資金流向並識別潛在風險。儲戶可以透過使用瀏覽器/自訂工具來檢查區塊鏈來查看它們。證券或債券等資產代幣化也可以為銀行帶來以下好處:
- 增加流動性: 資產代幣化可以使資產在基於區塊鏈的市場上更容易交易和轉讓,從而潛在地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代表證券或債券的數位代幣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點對點交易,消除中介機構並減少結算時間,從而提高市場效率和流動性。
- 降低成本: 資產代幣化可以減少對中介機構、文書工作和複雜對帳流程的需求,從而潛在地降低銀行的成本。透過利用區塊鏈的透明度、可程式性和自動化,銀行可以簡化資產的發行、交易和結算,從而節省託管、清算和結算等領域的成本。
- 增強的輔助功能: 資產代幣化可以讓更廣泛的投資者更容易進行投資。代表證券或債券的數位代幣可以部分擁有,從而允許更小的投資面額,並為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提供投資機會。這可以使投資機會民主化,並有可能吸引新投資者進入市場。
- 改進的可審核性和安全性: 在區塊鏈上對資產進行代幣化可以提高透明度和安全性。數位代幣的所有交易和轉移都記錄在區塊鏈上,提供不可變且透明的審計追蹤。這可以降低詐欺風險,提高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並增強資產交易的整體安全性。
代幣化負債-即代幣化客戶存款索賠
代幣化負債是指針對持牌存款機構針對區塊鏈上記錄的規定金額提出的存款索賠。它們是以一種新穎的形式記錄的現有存款的經濟等價物,用於支付、結算數位資產之間的交易,並且通常充當區塊鏈分類帳上的價值儲存和交換手段。
與完全保留的穩定幣不同,穩定幣需要大量的流動性來充分支持它們,代幣化存款可以為銀行和儲戶帶來多種好處:
- 提高效率和透明度:存款代幣化可以簡化存款流程、減少管理費用並提高透明度。區塊鏈上以數位代幣表示的存款可以以更自動化和高效的方式輕鬆轉移、驗證和結算,從而減少對手動流程、文書工作和對帳的需求。
- 增強獲得資本的機會: 銀行可以利用代幣化存款作為貸款或其他金融產品的抵押品,從而更有效地獲取資本。代幣化存款可以提供新的抵押品來源,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驗證、轉移和交易,使銀行能夠從其存款基礎中釋放流動性。
- 獲得去中心化金融(DeFi): 公共區塊鏈上的代幣化存款有可能使銀行參與不斷發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銀行可以利用代幣化存款與 DeFi 協議進行交互,賺取利息,提供流動性,並獲得廣泛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從而擴大其商業機會。
如果在資產和負債的代幣化方面取得進展,DeFi 可以補充當前的模式,以提高銀行系統內的透明度和可審計性。
DeFi 可以促進銀行業改革(而不是一場革命)
總而言之,最近的銀行倒閉引發了人們對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的可行性以及透明度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的質疑。
各國政府和央行被迫介入提供支持,這引發了人們對惡性通貨膨脹和一輪紓困週期的擔憂。 解決銀行業資訊不對稱問題並重建客戶信心的潛在解決方案是致力於有效的審計。 然而,銀行業審計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限制。
去中心化金融(DeFi)也可能為這些問題提供潛在的解決方案,因為它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事實上,為了在這方面取得進展,銀行需要開始艱難的過程,將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不同類型的資產和負債代幣化。
安托萬·斯卡利亞 (Antoine Scalia)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加密貨幣,開發數位資產企業級會計、審計和稅務軟體。
文章來自網路:政府支持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