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威廉·施羅 ,Botanix創辦人
原文翻譯:方塊獨角獸
儘管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推廣和採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方面是一對孿生力量,但由於「L1戰爭」及其活躍的網路支持者,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分歧。對某些人來說,這場競爭看起來只是加密貨幣社群內的文化戰爭。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這反映了導致分歧的非常不同的基本信念。
讓我們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基本信念:
比特幣:去中心化(和流動性)的燈塔
比特幣旨在挑戰傳統金融體系,並提供一種不需要中介機構的替代方案。支持者與這一目標產生共鳴,因此將權力下放作為他們的首要標準。
這種承諾的一個例子是 2015 年至 2017 年之間的區塊大小戰爭,其中小型區塊者優先考慮去中心化而不是可擴展性。小區塊者決心不損害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性質,即使這意味著限制其可擴展性。增加區塊大小的支持者認為,這將有助於擴大網路規模,降低交易費用,並提高比特幣每秒處理更多交易的能力。最終,區塊大小不是透過硬分叉增加的,而是透過實施隔離見證的軟分叉來增加的,這提高了交易容量,但只是一次性的、不可重複的區塊大小增加。結果就是一個沒有中央控制的貨幣體系。
比特幣仍然是市值最大的單一加密貨幣,市值約為 $1.3 兆,約佔整體加密貨幣流動性的 50%。比特幣的資產硬度因其高存流量比而增強,僅次於黃金。其在全球市場上日益突出的地位引發了有關將比特幣定位為儲備貨幣的討論,這是美元主導地位(比特幣)受到隱性侵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比特幣的特性和形式因素,它將繼續在加密貨幣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且這種流動性應該進一步發揮潛力,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價值單位。
以太坊:實用性的先驅
「EVM 現在正在成為企業標準和區塊鏈之間的結締組織,甚至 EVM 最激烈的批評者現在也在兼容性方面進行投資。” — Nitin Kumar(行業 OG)
雖然以太坊具有加密貨幣的廣泛精神,但它更注重實用性。其支持者認為,貨幣的內在價值與其實際應用密切相關,以太坊廣泛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強化了這個理念。這些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透過提供各種功能和服務,為以太坊平台的整體實用性做出了貢獻。 dApp 和智慧合約功能的基礎是以太坊虛擬機器 (EVM),所有以太坊帳戶都存在於此。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由於互通性、安全性和開發人員效率的提高,「EVM的必然性」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隨著大型以太坊開發者社群支持融合EVM標準,越來越多的協議正在遷移到以太坊生態系統並建立橋樑機制以促進互通性。因此,現實世界的應用程式需要以 EVM 相容性為中心,才能利用最大的開發者社群。
超越比特幣與以太坊:多元化的加密貨幣格局
然而,加密貨幣的世界遠比這兩個角色複雜得多。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包含各種信念和偏好。例如,門羅幣是那些尋求隱私的人的避風港,提供最私密的交易系統之一。相反,Solana 區塊鏈憑藉其快速的交易時間和可擴展性,非常適合對交易速度至關重要的人。
所有這些思想流派都有其優點,並且不一定會相互衝突。
第二層:連結間隙
「然而,跨鏈橋樑和應用越多,問題就越嚴重……跨鏈活動具有逆網絡效應:活動少的時候,還是相當安全的,但活動越多,就越嚴重。」的風險。 —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基金會
在我們目前的多鏈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市場解決方案透過連接機制利用了EVM的兼容性。然而,跨鏈連接會導致安全問題和中心化風險的複合。橋中持有的資產將容易受到攻擊,而互連性的增強可能會導致系統傳染。相較之下,級聯方法可以保持每層的安全完整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互連性。
願景融合
儘管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差異,但它們越來越有可能走到一起。以太坊的 EVM 負責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提供動力,並且可以透過 Botanix 等舉措在比特幣領域共存。將去中心化 EVM 側鏈引入比特幣可以創造一個雙方都能蓬勃發展的空間。
本文源自網路:比特幣 vs 以太坊:一場植根於基本原則的文化戰爭
相關:BTC跌破$57,000,觸及兩個月低點。誰該受責備?
原創| Odaily 星球日報 作者 |最近,加密貨幣市場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OKX行情資料顯示,今日下午16:00,BTC短暫跌破57,000 USDT,暫報57,131.1 USDT,24小時跌幅8.87%; ETH跌破2900USDT,暫時通報2859USDT,24小時跌幅9.07%。在BTC和ETH的影響下,山寨幣也出現了大幅回檔。截至發稿,SOL暫報120.88 USDT,24小時跌幅10.57%; ORDI暫存32.21 USDT,24小時跌幅22.91%; BNB暫報547.5 USDT,24小時跌幅8.54%; OP跌幅較小,目前報2.43 USDT,24小時跌幅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