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喬伊斯、天空
三個月前,在3 月1 日啟動的io.nets 積分激勵活動第一階段中,io.net 創辦人兼執行長Ahmad Shadid 在新聞稿採訪中表示,該代幣預計將於4 月28日推出。一個合適的時機。
但4月25日,io.net團隊在telegram群組中宣布,交易平台要求io.net代幣的TGE推遲至4月28日之後。的TGE時間已過一個月。但在快照之後,社群似乎不再關心 io.net。
自從挖礦激勵計畫啟動以來,io.net在過去的三個月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火爆,被視為本輪多頭市場的明星計畫。隨後,專案數據屢屢被質疑造假,創辦人黑歷史曝光。大量用戶成立維權群聲討io.net。雖然代幣尚未上線,不少用戶認為高回報預期已經落空,但總體來說,io.net是一個不錯的項目。
畢竟,每個人都知道,在 io.net 之外,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十天前,在社區對高FDV項目不滿的情況下,幣安宣布修改上幣規則,表示將開始支持中小型加密項目,旨在為更多基本面良好的中小型項目提供機會、有機的社區基礎、永續的商業模式和產業責任,從而推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發展。而就在今天,在延後發幣一個月後,io.net宣布第三次挖礦活動將於6月1日開始。
交通擁堵
回想起來,兩個月前io.net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自2月份以來,AI已成為加密社群公認的財富代碼。英偉達股價不斷創新高,OpenAI推出革命性新產品,WLD幾天內上漲數倍。一些AI代幣的成長已經超過了大多數賽道代幣。
裝備齊全排隊入場的散戶
按照先前故事的發展,本輪應該會推出一些新的AI項目,幸運的早期社群用戶將受益百倍。秉承買新不買舊的理念,在所有AI項目中,io.net是看起來最可靠的一個。
一般來說,社群普遍將AI與Web3的結合路徑分為三個子方向:算力、演算法、數據。兩個月前,湧現不少新的AI項目,其中GPU租賃是所有項目中最受歡迎的定位。原因在於,在科普層面,大多數散戶很難理解同類項目在AI模型、應用和加密技術的結合方面的定位和發展空間。 Nvidia的不斷崛起讓大家意識到算力的必要性,而io.net選擇的方向相比其他項目在用戶感知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本質上,現在出現的所有去中心化算力項目都屬於Depin的範疇,而Solana上的Depin項目去年經歷了市場的火熱。 AI、Solana 和 Depin 的結合使 io.net 成為一個選定的項目。除了良好的賽道選擇之外,io.net早期也與Render Network有深入的合作。當時RNDR正處於上升週期,兩個月內從不到$4上升到$13。
2月和3月,幾乎沒有KOL在社群媒體上推廣io.net。然而,自從 io.net 在 3 月 1 日推出為期兩個月的 Ignitio.net 積分獎勵計劃並直接宣布代幣發行日期——4 月 28 日以來,大量用戶湧入 io.net。 io.net 的一位早期用戶向 BlockBeats 講述了他的觀察結果,即 Discord 社群成員的數量在一周內增加了十倍。
3月5日,io.net宣布完成$30百萬A輪融資,由Hack VC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Multicoin Capital、6th Man Ventures、Solana Ventures、OKX Ventures、Aptos Labs、Delphi Digital、The Sandbox等其中,Multicoin Capital在Depin領域有著輝煌的戰績,並參與了Helium Mobile(MOBILE)的早期融資。此外,個人投資者還包括Solana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Anatoly Yakovenko、Sandbox聯合創辦人兼營運長Sebastien Borget以及Animoca聯合創辦人兼執行主席Yat Siu。
在強大VC的支援下,在io.net專案中,如何克服實現去中心化算力過程中的技術難點以及是否有合適且足夠的需求方來支付用戶和平台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者。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我不怕你能不能落地,我只看你把故事講得怎麼樣。
io.net的技術參與門檻並不低。 BlockBeats 觀察到,活動一開始,discord 中到處都是 bug 回饋,專案組特意開通了頻道支援工單,專門接收並處理使用者提交的問題。一位參與io.net的早期用戶曾向BlockBeats表示,較高的參與門檻也是他看好io.net的原因之一,這意味著沒有風險就會產生更多的籌碼。但令社區沒想到的是,各種io.net挖礦教程後來火遍全網。
io.net用戶朱銳(化名)向BlockBeats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經驗。第一次嘗試時,朱銳發現自己的設備不符合官網要求,就放棄了。但隨後他發現身邊挖io.net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炫耀了多台Mac mini。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很多Mac mini…我不知道該用什麼…
或許是出於對綠貓工作室的防範,io.net並未公佈積分詳情,僅表示積分將與機器在線時間、頻寬得分、GPU性能、設備租賃時間等多重因素相關。除了貢獻自己的裝備外,參與銀河任務和Discord活動也會帶來不同的積分,但更多的用戶選擇自己購買更多的裝備,全副武裝地進入遊戲。
不想錯過,朱銳開始考慮進入市場。他詳細研究了社群流傳的配置方案,首先考慮直接購買一台Mac mini。這種策略適合顯示卡數量較少的玩家,因為配置100多張顯示卡非常麻煩,而且需要專門的人在特殊的場地進行維護。就像礦廠一樣,是重資產。但也有優點。使用後可以半價二手出售,或轉挖其他項目。在研究的時候,他推測或許有這個方向的成交量趨勢。此前,在拼多多購買 Mac mini 的價格為 2,100 元,兩週後為 2,800 元。
除了購買Mac Mini外,一些用戶還選擇租用雲端伺服器。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國內的一般在一些計算中心,成本便宜,有通路。單張3080 Ti卡約150U-200U,海外成本更高。 Google Cloud單卡價格約為每月1400U,且需按年租用,需50張以上卡片;騰訊雲經常缺貨,沒有庫存; AWS單卡價格約2400U/月,需8張以上卡。
朱銳最終選擇了高級帳號路線。他從國外一家小型雲端服務商購買了200多張T4單卡,每張卡的租金為每月400U。另外,他還配備了15張a1008卡,每張卡的租金為每月1200U。一個月的時間,朱銳光是裝備就需要支付$98,000左右。
除了設備費用之外,朱銳也為反女巫探測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購買了數百個IP位址,手動修改了他購買的100個谷歌電子郵件密碼,並花了一周的時間運行所有設備。
朱銳是io.net的較大用戶之一。對中小散戶來說,帶著設備成功進市後,仍會面臨許多挑戰。
一位io.net用戶向BlockBeats回憶,在經歷了複雜的配置流程後,用戶仍需要處理一系列問題。連接到io.net的裝置經常會斷開連接,使用者很難判斷自己的裝置是否在線上。有可能你的前端顯示設備在線,但後端實際上是離線的。我們沒辦法,只能寫一個每天斷線自動重新啟動的腳本來處理這個問題。
除了花費大量金錢之外,io.net 用戶還需要不斷檢查其裝置的運作情況。對於不會寫腳本的人來說,只能手動重新配置。在Youtube上一篇瀏覽量過萬的設定教學中,空投部落客也因為這個問題而不知所措。 如果您完成這些配置後在官方頁面上看不到設備運行狀態,建議您重新完成整個過程。
維護成本高其實就在io.net的設定上。官方的解釋是,一再要求用戶重新配置的目的是為了過濾掉女巫帳戶。在活動後期,這種頻率已經大大降低。這在當時也被一些用戶解讀為一個正面的訊號。畢竟,風暴越大,魚就越貴。對於身經百戰的Web3玩家來說,只要後期獎勵足夠,前期的體力和腦力投入都是值得的。
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在深耕io.net
儘管用戶抱怨維護成本高昂,但 io.net 的受歡迎程度並未減弱。 YouTube 部落客「Alex 的加密日記」兩個月前發布的影片標題可能是對當時情況最恰當的解釋:「[io.net] AI X Crypto 中運算能力和加密最可靠的組合」追蹤。兩週前,我們計劃用600台機器來挖礦io.net,但兩週後我們的機房夢想就破滅了!但這無疑是Gensyn發布之前同領域最好的項目。
影片中,部落客Alex解釋了機房夢破碎的原因。原計劃部署800台設備,預計容量可佔全網約1%-2%。在海外找到機房後,io.net在價格談判中走紅。之前接觸過的所有海外雲端服務商都要求他們確認是否挖io.net。原本約定好價格的機房也將報價翻倍。
io.net火了,漲價的國內外雲服務商可能是這波熱潮中最大的贏家。
目前還沒有通路可以統計雲端服務商在io.net帶來的這一波財富中的具體利潤數字。 Alex曾在推文中表示,國外領先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雲端透過提供io.net挖礦服務總共創造了4000萬美元的收入。雖然評論區對這個數字的質疑較多,但如果按照當時io.net前端顯示的幾十萬個GPU的數量來計算,這個數字或許並不誇張。
受益的不僅是海外雲端服務商, 不少接受BlockBeats採訪的用戶都表達了同樣的理解:國內雲端服務商都在深耕io.net。
擁有機房資源、不接受散戶的雲端伺服器廠商小菊(化名)向BlockBeats透露,現在回想起來,從io.net租機器是我做過的最簡單的生意。當被問及具體租賃規模時,小菊表示,“只要有足夠的機器資源,一個月幾百萬的機器很容易租到,幾千萬也不難,幾億也能租到。”國內外各雲的機器全部售空,國內的機房幾乎全部租出去。當時,市面上所有的機器廠商都紛紛調漲價格。租不租就看你了。反正你不租,很快就會有別人租了。
另外,由於io.net支援的設備還包括蘋果Mac mini,利用空投的人在拼多多上把價值數百億的Mac mini全部買下來,並加價了數百元,閒魚上的Mac mini也被空投了。
即使到了 4 月份,io.nets 第一階段激勵活動已經過半,用戶仍然繼續嘗試購買更多設備。小菊回憶說,4月後我就不再租機器了,但還是有很多人來找我租。我總是跟他們說,租一個月不划算,租了基本就能拿回錢了。別這麼做,太誘惑了。
期望不一致
從加密產業過去的故事來看,投資io.net的用戶都使用了正確的公式。如果面臨被還款的風險,難免會有很多情緒。不過,對於一個Web3專案來說,io.net專案本身並沒有做太多的壞事,不斷提升互動體驗,並且以比較快的時間回應爭議。但各種問題確實出現了,近三個月來,io.net經常面臨尷尬的境地。
第一輪積分公佈後,許多用戶因為快照期間機器不在線上而獲得很低的積分。社群中開始出現一些針對io.net計畫的維權行為。朱銳回憶,5月3日,推特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名為io.net批評大會的空間。沒有任何預熱就有1000多名用戶參與,微信群組充斥著維權資訊。
無法計算積分
與其他開放積分的項目不同,io.net 從一開始似乎就沒有任何要發布積分面板的意圖。 BlockBeats 在 3 月初向一位接近 io.net 專案群組的用戶詢問了前端顯示統計點的問題。他推測,可能是人手不足的原因。如果有機會,我會向他們提出。
io.net積分計畫推出以來的兩個月裡,質疑io.net平台上顯示的GPU數量的聲音不斷。最引人注目的是社群成員 Martin Shkreli 在 5 月 13 日提出的問題,他發布了多條關於 io.net 前端顯示數據準確性的推文,並收到了 io.net 創始人 Shadid 的個人回應。
他在推文中認為,平台顯示的收入與實際情況不符。例如,他發現該平台每天的收入為110萬美元,在線集群數量很少,平台上的總計算時間始終顯示為88小時。在得到Shadids的解釋後,Martin Shkreli公佈了他對具體每日收入指標的計算。 Shadids的回應主要圍繞在統計指標中的錯誤,例如日均收入與累積收入之間的差異,以及該收入沒有計算其他規格的集群。
ContinueCapital創辦人Pima兩個月前指出,目前多個去中心化AI專案互相呼叫端口,共享算力。 io.net 的一位早期匿名用戶也向 BlockBeats 解釋,io.net 上用戶提供的設備可能在 Render Network 上租用,反之亦然。 4月初,io.net前端顯示線上可用GPU數量為20萬個,而Render Network上可用GPU數量約3700個。
這種情況下,計算清楚積分可能就很考驗技術能力了。投資機構Mint Ventures在對io.net的分析中曾提到,實現去中心化算力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工程驗證問題、平行化問題和隱私保護問題。其中,並行化問題涉及較多的技術障礙,包括考慮AI任務的分解、設備間的資料傳輸和通訊成本。
客觀來說,確實有部分使用者因為購買了假分卡機而被巫師欺騙。小菊告訴BlockBeats,當時租賃市場非常混亂。理論上來說,市場上的機器資源是緊缺的,但是機器經銷商很多,你要多少就給你多少。這其實是把虛擬機器當真機器賣給你。例如,他們可以用4090虛擬化無限卡,商家可以零成本賺錢。這種機器很容易被識別,而且不會被女巫碎片化。
為了回應全網的討伐,io.net團隊發表了一篇長文discord。他們表示將進行第二輪積分計算,以消滅女巫並留住真實用戶。除了積分爭議外,團隊還表示社區正面臨假新聞和謠言攻擊,並指出假卡工作室是幕後黑手。
對於假卡造成的資料污染,不同io.net用戶向BlockBeats回應稱,這種情況已經存在很久了。在 io.net 宣布這些觀點的兩個月前,我就知道有一群人正在製作大量假卡。我去DC檢舉了,但沒人理我。我也經常看到其他人反映這個問題,但並沒有引起官方的重視。直到開始計算積分後,他們才表示將開始辨識假機器,但為時已晚,小菊告訴 BlockBeats。
ImbaTrader 也回憶道,早期,Discord 只有幾千人。當時,有人自稱是美國某大學的學生,質疑io.net前端顯示的GPU設備數量是否為假,但沒有人對此事做出回應。
另一方面,模糊的點確實給io.net專案組根據情況調整晶片分配留下了足夠的空間。當「太多」成為io.net相關主題的關鍵字時,社群成員普遍反映了最終積分金額中大帳戶安全性低的情況。小帳戶(一兩台機器)比我十幾塊高階顯示卡的大帳戶積分多。從觀察來看,io.net專案的小型帳戶普遍積分較高,而設備較多的大帳戶積分較低。看起來他們正在消滅大帳戶並支持零售帳戶。第二次積分更新後,有用戶發現自己的積分增加了兩倍。
然而,無論積分如何分配,分配給礦工的代幣總量保持不變,為 3200 萬個代幣。在這些挖礦設備中,io.net專案似乎佔了很大一部分。
3月初,一位用戶告訴BlockBeats,我認為裡面的許多A 100可能是專案機器。但考慮到設備記錄並不上鏈,社群也質疑io.net偽造前端資料的可能性。
在 4 月發布的影片中,YouTube 部落客 Alex Encrypted Diary 表示,io.net 前端的 GPU 裝置數量在 6 萬到 8 萬個。他發現前端顯示的GPU設備數量每半小時就會增加數千個,而之前沒有的4070數量突然增加了兩萬多個。考慮到真實用戶的設備在線狀態並不穩定,很難不懷疑線性增長的數字來自項目方。
幾天前,io.net亞洲區負責人Asa參加了一個空間。針對社群使用者提出的前後端資料不一致、設備資料記錄集中化的問題,Asa 表示,去中心化的技術堆疊是未來將會實施的改進。我們技術團隊這一個月的工作量和過去三個月是一樣的。
嚴格的反巫術措施、假卡識別延遲上線、積分不透明三大特點,無形中提高了想要正常互動的真實用戶的參與成本。除了流量、電費等經濟成本之外,它不僅PUA你要堅持很長時間,而且也不告訴你實際的積分,所以每個人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反彈就會如此後來就大了。面對發幣前io.net社群發起的維權行動,用戶劉向BlockBeats分析。
艱難的討價還價籌碼
使用者小菊感觸很深。對我個人來說,在 io.net 上虧錢是小事。 io.net 是我從事過的最折磨人的專案。那時候一天掉線好幾次。所有機器都離線後,維修工作花了幾個小時。維護完成後,再次下線。簡而言之,io.net 是我從事過的最折磨人的專案。區塊鏈的影子。
從專案方角度來看,一直被吐槽的維護門檻高,其實是因為低品質節點的管理所造成的。在播客訪談中,io.net COO Garrison Yang在提到空投環節時,特別介紹了低品質節點的管理,我們引入了時間評分和聲譽評分。 io.net 上的每個節點都有一個信譽評分,客戶可以看到節點保持可用的時間、線上時間以及其他效能指標來幫助做出決策。我們會不斷地ping每個節點,如果某個節點沒有回應,則認為它不可用。如果不可用,則不會獲得獎勵。
在團隊的願景中,加密經濟誘因很簡單:如果節點可用,它就會為需求方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更頻繁地被雇用,從而獲得更多獎勵。只要節點在租借時維持可用性和效能,需求方就能獲得所需的算力,達到雙贏。雖然這個設置後來促成了io.net面臨的爭議之一。
根據估值、代幣份額、總積分以及OTC價格預估,除了早期用戶外,大部分用戶都覺得自己不會在io.net上賺到多少利潤。在這個專案空投積分公佈前一個月,我大致知道我要撤資了,因為空投是有限的,但是機器是無限的。按照OTC價格的比例和我的估計,最壞的情況下我會損失一半左右,最好的情況下我最多會持平。
不過,儘管如此,小菊認為這個計畫的問題在於已經出現的技術漏洞,而不是故意作惡。機器都是租用的,io.net從來沒有向散戶投資者收取一分錢。不僅是小橘,BlockBeats 訪談的早期用戶和大型參與者都不同程度地表達了對 io.net 的持續看好。 Alex在影片中表示,雖然我不建議再次參與,但我仍然認為io.net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好項目。
雖然我們也被反付了,但是我的錢並沒有付給io.net。首先大家要明白這個問題。 Alex 在接受 BlockBeats 採訪時解釋道,一般來說,當你和一個專案方互動時,你投入的錢都會被專案方拿走,然後專案方會決定如何分配手中的籌碼。但io.net的問題在於,在它成立的過程中,只有散戶和專案方,但實際上,有雲端服務商、散戶和專案方。散戶把錢付給雲端服務商,雲端服務商沒有把錢付給io.net,所以io.net自始至終支付的是薪資成本、營運成本和大家不斷上漲的期望。
一位參與io.net投資過程的VC成員告訴BlockBeats,他們當時正在尋找AI項目,Partner Fund介紹了io.net項目。從接觸io.net到決定投資,花了大約1個半月的時間。它早期的表現還是比較強的,包括各種技術文件以及與Render的配合。在當時關注的目標中,io.net是一個比較好的目標。但當時io.nets的估值比較昂貴,價格為3億美元,所以沒有立即決定,直到後來二級市場的估值上漲,這個估值才成為合適的估值。
該投資者告訴BlockBeats,io.nets回報率的心理預期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原本預計上市後,整體環境會更好,FDV可以達到50億美元,預計還有10倍以上的利潤率。此外,知情人士告訴BlockBeats,一些投資者早期已經將自己的算力設備連接到io.net,以較低的成本參與挖礦。
對於後來發生的各種情況,這方面其實是沒有辦法控制的,只能觀察後期的發展。這位投資人說。技術缺陷和投資者醜聞不會構成退出的理由。
PMF 在哪裡?
io.net 發幣時間尚未確定。儘管不再期望高回報率,但朱銳和大多數用戶仍然認為io.net本身是一個好專案。在加密產業,產品邏輯並不是很重要。如果按照fud io.net的思路去fud其他加密產品,有多少產品能夠被徹底查清?朱銳告訴BlockBeats,io.net在這次被炒了之後,也整理了自己的產品結構。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現在市場正在復甦,與其在一個月前的熊市中發幣,不如推遲發幣。
去中心化和資產所有權的概念才出現了十多年,它滿足了不斷發展的人工智慧革命。在AI代表生產力、Web3代表生產關係的認知下,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兩者碰撞所產生的巨大想像空間。從VC到散戶,大家都對AI概念的發展抱有很高的期望。
但客觀地說,作為本輪多頭市場的熱門敘事,Web3 xAI 的魅力來源來自於加密社群之外 AI 生產力的爆發性創新。與前幾年的 DeFi、Gamefi 等具有較強加密特性、估值模型可追溯的項目類別相比,AI 賽道完全不同。在各大投資研究機構的研究分析中,這個方向似乎還停留在闡述想像空間、對現有項目進行分類的階段。
io 的早期用戶 ImbaTrader 告訴 BlockBeats,「我認為之所以對 io.net 的敘事期待如此之高,很可能不是因為 io.net 專案本身有多好,而是因為 web3 市場太渴望這個敘述。
所有的Web3專案都會遇到對其技術水準和產品邏輯的質疑。 io.net需要解決的真正問題是,在社群聲譽中,io似乎已經從今年最熱門的敘事項目變成了基於VC的高FDV項目。
然而,人工智慧的敘事仍然具有毋庸置疑的生命力。在算力日益緊張的環境下,隨著io.net不斷打磨產品,在去中心化算力方面依然具有明顯的規模和資金優勢。對AI專案來說,資金規模需求已經龐大,單純因為FDV高就否定專案的發展未免有些片面。
在Web3的世界裡,如何掌控火熱的趨勢是每個專案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無論是擁抱泡沫,還是在船上尋找利劍,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本文源自網路:io.net已瘋傳。誰在為人工智慧敘事買單?
投資項目概況 方舟資本2024年第一季共投資了6個項目。專案簡介 XION 是第一個模組化通用抽象層,專為為普通用戶提供無縫用戶體驗而構建,以促進消費者採用。 XION 的通用抽象層包括多個協定層級抽象,例如帳戶、簽章、gas、互通性、定價、裝置、支付等。碎片化的挑戰對於開發人員來說。其與簽名無關的基礎設施支援廣泛的現有加密曲線,並且可以輕鬆適應未來的發展,這不僅擴大了其市場覆蓋範圍,還確保了其長期生存能力…